9月15日和18日财富配资,江苏省教育厅网站先后发布《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下达2024年度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和增设的学位授予点名单的通知》《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下达2024年度动态调整撤销和增设的学位授予点名单的通知》,共增设11所高校的24个学位点、撤销10所高校的28个学位点。同时发布《关于下达2025年超常布局学位授予点名单的通知》,新增2个超常布局学位点。
上述通知的发布,依照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近期发布的若干“撤销和增设学位授予点名单的通知”的要求。据媒体报道,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24年度批准动态调整撤销的学位点共计178个,新增133个。相比2023年度的54个(撤销)和96个(新增),调整力度显著加大。
学位点大幅调整的背后,是近年来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变革为主导的学科专业大调整。
01
高校20%学科专业调整财富配资,目标达成
展开剩余78%在8月28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从2023年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以来,该目标已经如期实现。
教育部数据显示,两年来,全国高校增设博士点1064个、硕士点2258个,撤销博士点27个、硕士点285个。在专业调整上,新增专业点超过1.5万个(本科:3715个;高职:1.2万个),撤销和停招专业点超过14838个(本科:6638个;高职:8200余个)。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曾表示,教育部开展了一场数量、力度足够大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2024年本科高校)撤销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调整力度空前。”
具体来看,我国学科专业调整以“四新”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为引领,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区域国别学等新兴学科,增设国际邮轮管理、健康与医疗保障等29种本科专业,并面向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6大制造业领域启动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
同时,教育部将持续实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优化行动,提升学科设置与国家战略、科技发展的匹配度。下一步将加快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解决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通过动态调整机制财富配资,推动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度融合,形成“需求引导—学科调整—人才供给”的良性循环,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02
超常规布局,培养尖端紧缺人才
在学科专业调整中,超常规布局是调整的核心方向,旨在快速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突破传统学科调整周期与模式,为新兴产业和关键领域培养急需人才。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要求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杜绝形式化增设。政策强调通过机制创新缩短调整周期,推动研究生、本科、高职学科专业目录的协同联动,并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实现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
在突破性措施方面,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低空经济、量子科技,教育部打破“三年一轮”的学位授权审核限制,特事特办支持高校增设目录外学科。例如,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通过超常规审批通道,实现当年申请、当年获批、当年招生,120所高校跟进设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步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跨六个学院、七个一级学科组建师资团队,聚焦低空立体交通与无人机适航安全需求,构建多学科交叉培养体系,统筹教学大纲、教材开发与实践平台,实现知识体系重构与产教深度融合。教育部部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机制改革试点,18个省份、97所高校参与报送任务书,通过试点探索可复制经验,推动全国高校优化调整。例如,工信部指导部属高校新增集成电路、智能科学等急需专业,并将核工程、飞行器动力等特色专业纳入“强基计划”。
超常规布局始终锚定国家战略需求,覆盖三大方向: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二是未来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如量子科技、具身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三是区域发展与民生领域,如数字乡村、碳中和服务、社会服务等高层次人才缺口领域。
政策要求高校从“学科自我发展”转向“服务国家大局”,避免盲目增设。通过健全供需对接机制、强化交叉学科建设(如“力学+”“智能+”),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持续支撑。同时,将特色专业纳入“强基计划”,聚焦太空、深海等新兴领域布局学科特区,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形成长效发展机制,支撑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9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发布会上,怀进鹏部长明确强调高校学科建设对科技自主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核心支撑作用。我国已启动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突破计划,通过“创新研究—高端人才培养”双向驱动模式,在关键领域形成人才与技术双重突破。
未来,教育部将持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推动高校在科技前沿领域主动担当,在人才培养中强化创新能力培育,在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中实现人才与技术的双重引领。这一战略布局既是对“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扎实推进,更是构建国家科技核心竞争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系统性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将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提供持续动能,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网站.
[2]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我国完成高校20%学科专业调整. 中国政府网. 20250828
[3]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撤销178个学位点财富配资,新增133个学位点. 学者网. 20250911.
发布于:四川省天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